刘宝东
身经百战的陈毅,既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元帅,又是纵横国际坛坫的外交家,还是留有三百多首诗词的诗人,他早年写的小说和杂文也相当出色。陈毅的博学多才,缘于他终身刻苦读书,精读善用。1939年4月11日,陈毅在新四军教导队毕业同志的晚会上讲到:“我们干部中缺乏的是学习的精神”,“这个风气如果不严格的加以改正,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实在有很大的妨害”,“学习要有傻子的精神”。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毅都是以一股“傻子”精神勤学不辍,而他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的“三要”读书法,今日读来依然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读书要少要精要约
关于读书的方法,陈毅主张“要少要精要约,不要样样都来,结果什么都不好”。他提出:“看书要把它消化,要咬得烂,不要打游击,这一本未读完又读那一本”,“自己愿意学习哪一门,就必须对哪一门作基本的研究”。如学政治,起码要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主要著作,在一个时间内作详细的研究。如学军事,起码对所谓典、范、令、战史、战略学、战术学和其他重要著作,加以研究,真做到能了解,至少要经过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的艰苦研究。“我们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人家不懂,自己先懂。诸葛亮观书但观大意,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恐怕指他学问已有根底,着重博览厚积常识而言,我敢断定他们还有另一面的细心研究的历史被人湮没了,我们不要被历史家欺朦了!”
关于读书的博约关系,陈毅并不单纯主张精,如他说:“精是重要的,但也不能不博。要使常识丰富,各种书都要看,广于浏览,留心一切的问题,学问的各部门都有他们的联系性”,“虽然我们要有专长,但也得样样懂些,不然也不会有专长。”关于这点,陈毅有他自己读经典著作的体会,他说:“我们读到恩格斯关于批判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文章,我们便知道恩格斯是很留心当时文坛状况的,对文学是很有研究的。比如他说:”我在老巴尔扎克著作中所得到的政治经济智识比在同时代历史的著作中所得的,远要丰富准确‘。这句话使我吃惊。又比如我们常常谈斯大林的东西,每每发现他举出许多文学名著中的故事作例子,可见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不仅有高深专门的研究,而且还有博学多闻的精神。“所以陈毅主张读书不能抱残守缺,”最好办法我们研究一门具备专长后,再留心一般常识的增加。我们如主张样样都懂得精深,这是痴心妄想!“
读书要思要问要写
陈毅提倡“读书要用脑子”,如他说:“光读不行,要用思想,读了书,听了报告,脑子里想这段说的什么?内容在哪里?都必须确实的把握到。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这是一句好格言。每一本著作的完成都是作者经过了一番苦心才把它写成的,读者必须依据作者的思路在这著作里走一遍,达到它的高点,才能了解,否则简单地一过眼就把它丢开,等于不读”,到头来还是“脑子空空”,一无所获。陈毅在回忆赴法勤工俭学期间第一次读《共产党宣言》的感觉时说道:“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深刻的分析,新鲜的提法,引起了我很久的思索和讨论”,思想上产生了“大震动”。由此可见陈毅用脑读书之一斑。
陈毅不仅强调用脑子读书,还特别推崇不耻下问的优良学风,他说:“我们要提倡多学,同时我们要提倡多问”,“在英、法、俄,许多国家的文字,学习字义大都是指努力,是把一件事重复的做,只有中国把‘学’‘问’连在一起,这倒是中国式的优良的作风,是值得保持和发扬的。‘学’是照样的做,做不通的时候提出疑问,可以得到一个纠正,所以‘问’是最讨便宜的一件事。”党的各级干部不要怕伤面子,丢丑,要多问,才能少栽或不栽筋头。
俗话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陈毅特别强调读书“要动手”,他讲:“读书,听报告,发现新问题,都得动手记下来,写摘要,写笔记,写精粹的句子,脑子里死记是记不了的。真正读书的人,要像秀才念八股一样,有上批,有下批,有旁批,有浓圈密点,把书本子弄得越糟越好。”陈毅自幼喜吟诗赋词,心有所感,常发为歌吟,在异常艰难的抗战岁月,当他阅读了少时就已读过的几本书后,随即撰写了读书绝句,他在题记中这样写道:“偶得《红楼梦》、《论衡》、《弘光实录》、《桃花扇》、《三国志》诸书,翻阅数四,皆20年前过目者,赋诗志感,1937年。”陈毅的诗词不仅记述了个人经历,亦记载着他读书的心得。
读书要勤要恒要钻
明确了学习方向,掌握了读书方法,能否学有所成,关键还在于能否持之以恒。1921年夏秋,陈毅因参加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组织的爱国运动,被法国政府逼迫回国后,回家乡四川住了约半年时间。这期间,他制定的日程表上,每日学习、劳动、锻炼的时间达16小时以上。后来,他把这个学习日程及心得编成了一段韵文:“鸡鸣三程起,河畔习外语。一早贵千金,分秒需珍惜。午前学各科,精通义和理。切记不偏废,骄躁是大敌。午后入田园,挥汗获真知。播下情和爱,收得谷与粟。夜里会百家,夫子全请齐。共议天下事,共谋治国理。学习成在勤,勤靠志不移。不惧风雨阻,霹雳助威力。”“学习成在勤,勤靠志不移”这两句,深刻揭橥了勤与学的关系,亦是陈毅恪守终身的读书座右铭。
读书不仅要勤奋,还要心无旁骛,真正进入读书的状态。1925年5月22日,陈毅用诗歌如此记述了夜雨中读19世纪法国诗人拉马丁的《默想集》时的情景:“一盏灯,一卷诗。屋小,人静,我低徊幽唱,晤对着法国诗人。多情的拉马丁哟,可怜你,苦恼的一生!”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读书画卷。
陈毅倡导读书要勤要恒更要钻,“钻”并非钻牛角尖的“钻”,而是要遵循学习规律,读书要有耐心。他曾经这样谈到自己的读书心得:“我的经验凡遇想不通的应再想,再不懂的就记下来,到处问人,求得解释,还是不懂”,“只好暂时放下,又去看别的书,经过相当时候偶尔回到以前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忽然会遇着‘一旦豁然贯通焉’的快乐”,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知识是由积累得来,积累到每一程度,才能了解更高深的问题,躐等是没有好处的。”
陈毅谈书论学的见解,朴素无华,但都切中了读书和学习的要害,更难得的是,他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一种“马不扬鞭自奋蹄”的求知状态,如他所说:“我自己深深感觉自己学识太不够,所以常常考虑学习问题。”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正是需要这种“常常考虑学习问题”的精神。(摘自2009年10月19日《学习时报》)